多些阳光雨露滋养偏才怪才
2025-08-06 10:18:06 来源: 作者: 【 】 浏览:7次 评论:0

       近日,浙江大学特聘教授郑强在其社交平台上,以DeepSeek创始人梁文峰及《哪吒》导演饺子的成长经历为例,呼吁社会对偏才怪才给予更多的包容与耐心,引发社会广泛关注。


       所谓偏才、怪才,指的是在某个领域有着突出才能,却在其他方面表现一般的人。饺子大学专业是药学,毕业后没去从事药学领域工作,而是专注于动画制作研究,最终凭借《哪吒》系列作品成为中国影史首位作品票房突破200亿元的导演。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自曝高中时期500余场英语考试仅及格3次,但恰恰是这样的偏科生,却干出令人惊叹的事业。


       长期以来,受唯学历论、唯身份论等观念影响,偏才、怪才不受重视,直至今日,人才评价单一化、简单化、短视化问题在某些行业依然存在。许多新型职业群体中如网络创作者、滴滴师傅、快递小哥和民间非遗传承人等群体,不乏具备卓越才能的个体,但由于传统评价体系对学历背景和职业身份的固有认知局限,他们难以获得认可,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。


       多元化的社会需要多样化人才。随着民营经济和新业态不断发展,偏才、怪才成为推动创新型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,“对待急需紧缺的特殊人才,要有特殊政策,不要求全责备,不要论资排辈,不要都用一把尺子衡量,让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英雄有用武之地。”这为新时期做好人才工作指明方向:人才评定不能一刀切,要多维度营造不拘一格用人才的社会环境,努力为偏才怪才提供施展才华的空间。


       营造公正灵活的制度环境,为偏才怪才松绑。在管理机制上放权,根据实际对不同用人主体充分授权,让其根据自身需求,运用市场手段合理配置人才资源。在评价机制上放开,破除“四唯”等不良倾向,解决一刀切,将偏才怪才纳入人才政策服务范围,建立以创新能力、质量、实效、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。在分配机制上放活,让知识、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与所有者收入紧紧挂钩,增加知识价值的分配比重,给予偏才怪才尊重。


       营造包容开放的育人环境,助偏才怪才成长。在教育层面,应打破单一的总分评价模式,建立多元评价体系。例如,我国多所实施强基计划的高校提出,对数学单科成绩超过一定分值、考生高考总成绩进入一定范围的学生实行破格入围校测的政策。这一举措为偏科人才提供脱颖而出的机会,是重视学科特长的具体体现。在发现学生的特长天赋、构建专有赛道的同时,教育部门还为他们提供个性化教育和培养,鼓励支持他们在擅长领域深入发展。


       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,让偏才怪才发光。在社会层面,企业和用人单位应转变观念,摒弃对人才的刻板要求,根据岗位需求,更加注重应聘者的专业技能和特长,为偏才怪才提供适合他们的工作岗位和发展空间,让他们能够在工作中发挥优势,实现自身价值。此外,社会还应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和扶持机制,为偏才怪才提供培训、指导和资源支持,帮助他们提升自己的能力,实现自身的价值。

 

责任编辑:admin
新闻视频